3味宝藏中药煮水喝, 血管斑块不用怕, 颈动脉斑块能帮一个是一个
很多中老年人体检的时候,经常听到医生说"颈动脉有斑块",一听这话,心里就慌慌的,担心斑块堵了血管,会不会引起动脉硬化、中风、脑梗、心梗。
别急,今天黄药师就给大家分享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方法,用几味药煮水喝,帮咱们调理血管堵塞的问题,尤其是颈动脉斑块。
一、血管斑块的"青睐对象"有哪些人?
要是您符合下面这些情况,可得多留个心眼:
45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;
平时体检发现血脂高,总胆固醇、甘油三酯这些指标高的;
有高血压、糖尿病,或者体型偏胖,动不动就觉得累,身体代谢不太好的;
家里长辈有动脉硬化问题的;
抽烟、爱喝酒,平时压力大,老是精神紧张的;
吃饭的时候,蔬菜、水果吃得少,顿顿都是大鱼大肉,口味还重的;
肚子上肉多多的,属于腹型肥胖,还不爱运动,整天坐着不动的。
肚子上肉多
要是您在这些人群里,尤其是符合3条以上的,平时就得格外注意血管健康了,咱们防患于未然。
二、案例:张大叔斑块小了,头晕也减轻了
张大叔今年52岁,常在外面应酬,抽烟喝酒是常事,饮食也不规律。去年体检查出来颈动脉有斑块,可他没太当回事,觉得自己身体还不错。谁知道今年年初,他老是觉得头晕,有时候走路都有点不稳,眼前还老一黑一黑的,去医院复查,斑块长大了,医生说再发展下去,可能会影响脑部供血。
头晕
张大叔这下着急了,到处打听怎么调理。后来找到我的老师,老师看他舌苔厚腻,舌边有齿痕,平时还老是觉得腹胀,大便也不成形,这明显是体内有痰湿,脾胃也不好。
中医认为,血管斑块的形成和痰湿、血瘀有关,脾胃虚弱,痰湿内生,时间长了就会影响血管气血运行,引起头晕等症状。所以调理就得从健脾祛湿、活血化瘀入手。
老师开药的同时,给他推荐了一个平时调理方:茯苓、山楂和泽泻。让他每天煮水喝,同时叮嘱他一定要戒烟限酒,饮食清淡,多运动。张大叔照做了三个月,去医院复查,惊喜地发现斑块居然缩小了,头晕的症状也好多了。他非常高兴,现在逢人就说这个方法好。
三、这3味宝藏中药,护血管有一手
下面咱就好好说说这三位"护血管小能手"。
1、茯苓:健脾祛湿一把手
茯苓
茯苓性平味甘,归脾、肺、肾经。它最大的本事就是健脾祛湿。脾是运化水湿的,脾虚了,湿气就容易堆积,就像家里下水道不通畅,水就会积起来。茯苓能不仅能健脾,还能把湿气向下引,从小便排出,这样身体里的痰湿、水湿少了,血管也能更干净。而且茯苓还能宁心安神,好多中老年人晚上睡不好,喝它也有好处。
2、山楂:又消食又化瘀
山楂味酸甘,性微温,归脾、胃、肝经,能消食健胃,特别是消肉食积滞平时吃多了,来颗山楂,或者大山楂丸,消消食、解解腻。现在大家吃的油腻东西多,山楂就能帮咱们把这些多余的脂肪化掉。其实它在护血管方面功劳也不小。它还能活血化瘀,让血管里的血液流动更顺畅,减少斑块的形成。
3、泽泻:降脂泄浊好帮手
泽泻
泽泻利水渗湿,泄热,化浊降脂。它能把身体里多余的水湿、废物随小便排出去,就像给身体来了个"大扫除",把血管里多余的脂质也带走一些,从而降低血脂,改善血液黏稠度,对预防和调理血管斑块很有帮助。
这三味药搭配在一起,茯苓健脾祛湿,山楂化瘀消食,泽泻降脂泄浊,共同发力,帮咱们调理身体,改善血管环境,清除血管垃圾,减少斑块形成。
四、怎么煮?注意事项要牢记
1、煮水方法
取茯苓、山楂、泽泻(用量根据个人情况加减),泡10-15分钟,大火煮开后,转小火煮20分钟左右即可。可以反复煮2-3次。
2、注意
这个方子适合大多数有痰湿、血瘀情况的人,但只是一个辅助调理的方法。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,如果您有特殊的身体状况,比如斑块较大,或阴虚火旺,或有严重的基础病,最好先咨询医生,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